第一章:準備分遷大族,愧為漢家讀書人
關燈
小
中
大
第一章:準備分遷大族,愧為漢家讀書人
“如今看來,江南士大夫內部的思想分化已經非常嚴重,矛盾十分尖銳,即便朝廷沒有直接偏向哪一邊,他們自己就發生了數次大鬥毆!這簡直與閩粵一帶的土客之民大械鬥可比一比!”
“尤其是,不少士子已非常反動,漠視王法,竟崇尚用強硬的手段,直接殺掉不讚成自己觀點的人,這是朝廷不能容忍的!我大明也不能有這樣的漢人!擅奪他人性命,本質上就是大逆不道!”
在聖駕離開南京的這天,盧象升在朱由校說起了這些天巡視後的感想。
接著,盧象升又說起自己所分析出的緣由來:“而這些,究其根本,還是江南一帶,世代官僚出身的大族甚多導致的,很多大族世家子,沒法接受現在這種被朝廷控制,又被越來越多的寒門士子爭奪名位的現狀,而因此產生很大的不滿!”
“故以臣之見,得著手把江南大族分遷別處!”
盧象升因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言。
溫體仁也跟著附議道:“有些大族數房合在一處,乃至有的縣基本上都是一族的人,地基本上也是他家的,官府也難以管束,所以,為避免將來真的出現更血腥的暴動,遷居確實是有必要的。”
朱由校點頭,問道:“依你們看來,這些大族分遷往哪裏更適合?”
“印度!”
盧象升這時候給出了自己的答案,且道:“若非陛下當年興兵印度,且移民於印度,臣也沒想到印度可耕之地會如此多,如今我大軍在印度已開拓的可耕田畝數已超過中土,目前靠民間自發移民和移災民過去都還是地多人少,當然這跟朝廷實行的是嚴格漢化政策有關,所以,土人抵抗者較多,抵抗者多,自然也就導致土人被殺的多,也就使得我們已經占領的地區還是地多人少的情況,強制遷移一些大族富戶過去是很有必要的。”
“那裏也需要有足夠文化底蘊的漢人士族紮根,僅靠庶民移過去,難以徹底在當地根植我漢家文化,沒準還是會受當地文化影響,而漸漸形成新的文明。”
溫體仁讚成將一些士族移去印度,畢竟士族的確文化底蘊深厚,可以加快漢文明在當地發展。
朱由校聽後,也很是讚同:“那些想做人上人的大族士子留在江南只會更加反動,甚至會腐化寒門士子,遷走也好!讓他們去印度做人上人!回京後,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這個。”
“是!”
……
“陛下請看!”
這時候,盧象升指了一下禦用蒸汽汽車的車窗外面。
朱由校因此看向了外面,就見官道兩旁站滿了士子。
儒巾襕衫,翩翩而立。
一眼望不到邊,如江邊的白鷺一樣多。
朱由校免天下田賦,又規範了商稅,且又遏制權貴豪族的兼並,並大興平民教育,故而,江南的許多貧民、小地主、小商人階層出身的士子對他這個皇帝很崇敬的。
再加上,朱由校前些日子的一番訓斥,又讓江南的士子們很受啟發。
所以,士子們也就對皇帝陛下更加崇敬,甚至不少已引以為師。
包括像黃宗羲、陸符這樣大族出身的一些士子,他們不是笨蛋,在經朱由校點化後,也明白皇帝的善意,而因此此心存感激。
這些士子也就都不約而同地來恭送他們的皇帝陛下離開南京。
不過,朱由校自己倒是沒想到,他這些日子既準其進言又直接鐵血鎮壓的操作,讓江南的士子們倒是意外的比之前齊心了些,而因此都來恭送皇帝陛下。
“恭送陛下!”
“恭送陛下!”
“恭送陛下!”
……
這些士子此時齊聲喊了起來。
為首的黃宗羲和顧炎武等士子更是走到最前面來道:“我們讓陛下失望了,我等愧為漢家讀書人!請陛下放心,學生等此生絕不會將屠刀指向自己的同胞!除非有同胞要做漢賊,分裂我漢家疆土!”
朱由校因此頗感欣慰地笑了起來,且道:“很好!就該這樣,皆承一條血脈,何必水火不容!”
“陛下,這是學生這些日子,奉聖諭,按白話文寫的如何限民之權利一書,還請陛下禦覽,賜教臣不足之處!”
在朱由校說後沒多久,黃宗羲這裏則奉出一本書,雙手托著,舉過頭頂,朝朱由校彎腰,大聲喊了起來。
“陛下,這是臣按白話文寫的《天下郡國利病書》之部分文稿,也請陛下審閱!”
顧炎武這時候也獻起書來。
朱由校聽後便道:“既然是用白話文寫的,也算是在響應朝廷的號召,拿來吧,若寫的好,朝廷幫他們揚名。”
因此,便有內臣接下來將這兩書都拿到了朱由校面前來。
……
黃宗羲和顧炎武見此自然都是心情愉悅的。
他們算是第一批響應朝廷號召開始寫白話文體的政論文章的人。
而這對於整個大明文化的發展而言無疑是個好的開始。
畢竟這意味著白話文真的不再只是出現於市井小說上,嚴肅的政論文章也開始用白話文。
漢人的士大夫們總算又向親**民階層、成為人民文學家的方向又邁了一步。
“顧公,學生可否看看您的《天下郡國利病書》初稿,讓學生也可多知道一些學生自己沒想到的真知灼見?”
黃宗羲現在還沒做官,而顧炎武已經掛了新設的資政院學士官職。
資政院是內閣下轄機構,為國策研究機構,不具備實權,只是給內閣大臣提供建議和進行相應政策研究,而使內閣大臣能在禦前廷議上提出更好的建議。
而這裏,因為顧炎武做了官,所以,黃宗羲也就稱他為公,而自稱學生。
顧炎武聽後,笑著回道:“等我寫完後再說吧,你的限民之書,也給我看看,如何?”
“那到時候就請顧公斧正。”
黃宗羲回了一句。
兩人就這麽一邊聊著一邊並肩往城裏走去。
歷史上,顧炎武被東林覆社士子視為怪人,而顧炎武自己也不喜歡士風澆漓、四處搞講學、游於權貴之間,且好結社聚勢、並不怎麽認真做學問做調查的東林覆社士子。
這一世也一樣,他寧願陪著畢自嚴這個罷官回鄉的老輔臣走街串戶的做經濟調查,甚至自獻田產試驗職工持股的官辦產業,也不願意去各處講學,和皇親貴胄接觸,乃至參與朝堂國本之爭,且對三五一群、動輒就要改天換地的自由派士子也沒有接觸的興趣,甚至還常登文批評其不務實。
但因為皇帝朱由校的一番話,他也意識到,同為漢人,即便看不上,也不能太鄙夷,太沒胸襟,而不肯交流,也就願意搭理起黃宗羲這些人來,何況黃宗羲等也願意推廣白話文,更讓他有了和黃宗羲等一起推動文學改革的想法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“如今看來,江南士大夫內部的思想分化已經非常嚴重,矛盾十分尖銳,即便朝廷沒有直接偏向哪一邊,他們自己就發生了數次大鬥毆!這簡直與閩粵一帶的土客之民大械鬥可比一比!”
“尤其是,不少士子已非常反動,漠視王法,竟崇尚用強硬的手段,直接殺掉不讚成自己觀點的人,這是朝廷不能容忍的!我大明也不能有這樣的漢人!擅奪他人性命,本質上就是大逆不道!”
在聖駕離開南京的這天,盧象升在朱由校說起了這些天巡視後的感想。
接著,盧象升又說起自己所分析出的緣由來:“而這些,究其根本,還是江南一帶,世代官僚出身的大族甚多導致的,很多大族世家子,沒法接受現在這種被朝廷控制,又被越來越多的寒門士子爭奪名位的現狀,而因此產生很大的不滿!”
“故以臣之見,得著手把江南大族分遷別處!”
盧象升因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言。
溫體仁也跟著附議道:“有些大族數房合在一處,乃至有的縣基本上都是一族的人,地基本上也是他家的,官府也難以管束,所以,為避免將來真的出現更血腥的暴動,遷居確實是有必要的。”
朱由校點頭,問道:“依你們看來,這些大族分遷往哪裏更適合?”
“印度!”
盧象升這時候給出了自己的答案,且道:“若非陛下當年興兵印度,且移民於印度,臣也沒想到印度可耕之地會如此多,如今我大軍在印度已開拓的可耕田畝數已超過中土,目前靠民間自發移民和移災民過去都還是地多人少,當然這跟朝廷實行的是嚴格漢化政策有關,所以,土人抵抗者較多,抵抗者多,自然也就導致土人被殺的多,也就使得我們已經占領的地區還是地多人少的情況,強制遷移一些大族富戶過去是很有必要的。”
“那裏也需要有足夠文化底蘊的漢人士族紮根,僅靠庶民移過去,難以徹底在當地根植我漢家文化,沒準還是會受當地文化影響,而漸漸形成新的文明。”
溫體仁讚成將一些士族移去印度,畢竟士族的確文化底蘊深厚,可以加快漢文明在當地發展。
朱由校聽後,也很是讚同:“那些想做人上人的大族士子留在江南只會更加反動,甚至會腐化寒門士子,遷走也好!讓他們去印度做人上人!回京後,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這個。”
“是!”
……
“陛下請看!”
這時候,盧象升指了一下禦用蒸汽汽車的車窗外面。
朱由校因此看向了外面,就見官道兩旁站滿了士子。
儒巾襕衫,翩翩而立。
一眼望不到邊,如江邊的白鷺一樣多。
朱由校免天下田賦,又規範了商稅,且又遏制權貴豪族的兼並,並大興平民教育,故而,江南的許多貧民、小地主、小商人階層出身的士子對他這個皇帝很崇敬的。
再加上,朱由校前些日子的一番訓斥,又讓江南的士子們很受啟發。
所以,士子們也就對皇帝陛下更加崇敬,甚至不少已引以為師。
包括像黃宗羲、陸符這樣大族出身的一些士子,他們不是笨蛋,在經朱由校點化後,也明白皇帝的善意,而因此此心存感激。
這些士子也就都不約而同地來恭送他們的皇帝陛下離開南京。
不過,朱由校自己倒是沒想到,他這些日子既準其進言又直接鐵血鎮壓的操作,讓江南的士子們倒是意外的比之前齊心了些,而因此都來恭送皇帝陛下。
“恭送陛下!”
“恭送陛下!”
“恭送陛下!”
……
這些士子此時齊聲喊了起來。
為首的黃宗羲和顧炎武等士子更是走到最前面來道:“我們讓陛下失望了,我等愧為漢家讀書人!請陛下放心,學生等此生絕不會將屠刀指向自己的同胞!除非有同胞要做漢賊,分裂我漢家疆土!”
朱由校因此頗感欣慰地笑了起來,且道:“很好!就該這樣,皆承一條血脈,何必水火不容!”
“陛下,這是學生這些日子,奉聖諭,按白話文寫的如何限民之權利一書,還請陛下禦覽,賜教臣不足之處!”
在朱由校說後沒多久,黃宗羲這裏則奉出一本書,雙手托著,舉過頭頂,朝朱由校彎腰,大聲喊了起來。
“陛下,這是臣按白話文寫的《天下郡國利病書》之部分文稿,也請陛下審閱!”
顧炎武這時候也獻起書來。
朱由校聽後便道:“既然是用白話文寫的,也算是在響應朝廷的號召,拿來吧,若寫的好,朝廷幫他們揚名。”
因此,便有內臣接下來將這兩書都拿到了朱由校面前來。
……
黃宗羲和顧炎武見此自然都是心情愉悅的。
他們算是第一批響應朝廷號召開始寫白話文體的政論文章的人。
而這對於整個大明文化的發展而言無疑是個好的開始。
畢竟這意味著白話文真的不再只是出現於市井小說上,嚴肅的政論文章也開始用白話文。
漢人的士大夫們總算又向親**民階層、成為人民文學家的方向又邁了一步。
“顧公,學生可否看看您的《天下郡國利病書》初稿,讓學生也可多知道一些學生自己沒想到的真知灼見?”
黃宗羲現在還沒做官,而顧炎武已經掛了新設的資政院學士官職。
資政院是內閣下轄機構,為國策研究機構,不具備實權,只是給內閣大臣提供建議和進行相應政策研究,而使內閣大臣能在禦前廷議上提出更好的建議。
而這裏,因為顧炎武做了官,所以,黃宗羲也就稱他為公,而自稱學生。
顧炎武聽後,笑著回道:“等我寫完後再說吧,你的限民之書,也給我看看,如何?”
“那到時候就請顧公斧正。”
黃宗羲回了一句。
兩人就這麽一邊聊著一邊並肩往城裏走去。
歷史上,顧炎武被東林覆社士子視為怪人,而顧炎武自己也不喜歡士風澆漓、四處搞講學、游於權貴之間,且好結社聚勢、並不怎麽認真做學問做調查的東林覆社士子。
這一世也一樣,他寧願陪著畢自嚴這個罷官回鄉的老輔臣走街串戶的做經濟調查,甚至自獻田產試驗職工持股的官辦產業,也不願意去各處講學,和皇親貴胄接觸,乃至參與朝堂國本之爭,且對三五一群、動輒就要改天換地的自由派士子也沒有接觸的興趣,甚至還常登文批評其不務實。
但因為皇帝朱由校的一番話,他也意識到,同為漢人,即便看不上,也不能太鄙夷,太沒胸襟,而不肯交流,也就願意搭理起黃宗羲這些人來,何況黃宗羲等也願意推廣白話文,更讓他有了和黃宗羲等一起推動文學改革的想法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